超级彩票助手-首页 www.michaelpwhite.com 每当我翻开珍藏半个多世纪的相册,一张张发黄的老照片就像家庭档案一样,记录了我家住房条件步步提升的景象。最使我难忘的是我在搬家时拍摄的四张照片,每一张都有鲜明的时代烙印,它既是一面反映时代变迁的镜子,更是我国43年来人们生活变化的历史发展缩影。
草房,每当我看到这张拍摄于60年代的破草房,情不自禁地将时光追溯到上个世纪六十年代。这间草房原是三间。但屡经岁月风霜的侵蚀,最后仅剩一间。父母在我童年时相继病故,留下这间房顶上塌了一块窟窿的单薄草房。记得1963年秋季,一场罕见的台风,刮得天昏地暗,眼睁睁地看着房顶被狂风卷走的茅草,不由想起唐朝诗人杜甫那首《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接着一阵瓢泼大雨倾盆而下,这间破草房在狂风暴雨中就像惊涛骇浪里的一叶危舟,摇摇欲坠。在那个遭受严重自然灾害的年代里,人们过着喝稀饭蘸糊盐,野菜充饥难入眠的艰苦生活,别说盖房子,就是修房子也是一件不着实际的“奢望。就是这间寒天像冷宫,热天像蒸笼的破草房,伴随我直到17岁参军入伍。
瓦房,第二张照片是建起新瓦房时,工友们前来祝贺时拍摄的。1971年退伍后,我倾尽退伍费和当兵六年的积蓄在二哥的鼎力相助下,推倒了破草房盖起了两间小瓦房。
平房,第三张是全家福,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喜逢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了全国各地, 随着开放的步子越来越大,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好,那时的我,已三十多岁。结婚后,由于添丁加口,一双儿女的到来,加之把岳母接来帮助照顾两个孩子,住房越发显得紧张。为了解决人多房少的实际困难,工作之余我和老伴利用班后时间,为街道的纸箱厂糊制药盒,为罐头厂加工大蒜,为葡萄酒厂筛选葡萄。通过分工合作,起早贪黑,辛勤劳作,于1989年秋天,取出全部积蓄,加之岳父大力支持。终于将小瓦房,改建成两层平房??醋旁滥冈谄椒壳霸灾值幕ú?,目送儿女蹦蹦跳跳上学的背影,闻着厨房诱人的饭香,尽享天伦之乐。
楼房,第四张照片是我和老伴在新建小区楼房前的花园内抱着孙子拍下的这张“祖孙乐”。
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城市化进程加快推进,我所居住的老城区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新区楼房如雨后春笋般崛起。为了进一步配合老城区改造与建设,我家老房首当其冲赶上了拆迁。
回想那时我们为了购买新房,踏遍老城附近的各个地方最终我们选中了一套闹中取静的理想楼房。它伫立在大运河畔,小区一半显露在阳光下,一半隐匿在绿树丛中。造型别致的楼房点破了树林的寂静,又增添了河水的灵动。如果说大运河畔是一片绿色的海,那么我们小区粉红色的楼群,就是这片海里红色的帆。
一进小区不仅环境令我满意,有草坪绿地,假山花园,活动场所,停车场地,物业服务,晨练器具.......而且户型面积更为满意。卧室朝阳,客厅敞亮,推开东窗看日出,打开西窗闻鸟鸣。更为令我欣慰的是这次我终于有了属于自己的书房,女儿为我购置了电视机、电脑,儿子为我添购了打印机、电脑桌以及占满一面墙壁的书橱。纵观墙上字画,卧读床头群书报刊。白天,时而收看新闻联播,时而写写生活感悟,晚上,时而弹响电子琴锻炼双手末梢神经,时而操起键盘打印电子稿件。优越的住房条件让我感受到从“蜗居”到“宜居”再到“美居”“乐居”的快慰。
看着手中这4张搬家照片,回想40年前这里蓬门荜户,荒芜一片;40年后此处高楼林立,居所变迁,真可谓是今非昔比。住房变迁不仅折射出40年来的巨大变化,更是住房公积金制度建立30周年来给宿迁人带来的从“忧其屋”到“有其屋”再到“优其屋”幸福生活见证。
如今,喜逢我市住房公积金事业迈入到高质量发展轨道。住房公积金为加快我市经济发展,促进城镇住房建设发挥了“稳增长、惠民生、防风险”的巨大作用。为了在不断扩大住房公积金制度覆盖面的同时更好的服务缴存人、服务全市经济,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利用邮政银行宿迁分行“办事认真效率高,优质服务暖人心”的窗口,免去缴存职工群众来回奔波之苦。他们这种解民所急,助民所需的举措增强了职工群众购房的信心和决心。购房者获得住房公积金的贷款后,不仅迅速地解决了资金短缺的燃眉之急,而且享受到贷款年限长,贷款成数高,贷款利率低,购房成本少的优惠,提高了买房的支付能力,获得住房公积金制度带来的红利,拥有更多的获得感和更高的满意度。(刘顶赛)